香港視覺藝術中心

香港視覺藝術中心 藝術亦不離地

香港視覺藝術中心是香港一級歷史建築,改建前為舊域多利軍營內的已婚英軍宿舍卡素樓,至今已有逾120年的歷史。中心在1985年正式被納入於香港公園興建計畫當中,改建為香港視覺藝術中心,周邊也有多座於 1842至 1910年期間興建的軍營文物建築,包括三軍總司令官邸旗桿屋 ( 現為茶具文物館 )、 羅連信樓 ( 現為香港公園辦事處、紅棉路婚姻登記處 )等歷史建築,組成香港公園的特色建築群。

香港視覺藝術中心
最後更新日期
8/3/2024
20/8/2023
景點分類
創意藝術
城中秘景
地區
香港島
建議逗留時間
2
小時
難度
1
/5

香港視覺藝術中心依山而建,原由四幢三層高宿舍組成,外牆由紅磚建成並以灰泥粉刷,在每幢建築之間可看見古希臘式三角形山牆,東西兩側也可看見開放式拱形柱廊,屬愛德華古典復興風格,為典型的香港殖民地建築風格。

走進視覺藝術中心的內部,隨即便會看到右側的展覽廳,展覽廳為免費入場,專供租用者展覽自己不同的作品。在今年六至八月,視覺藝術中心共展出八個展覽,公眾能夠在不同的日子欣賞不同形式的藝術展覽,包括木雕、水墨繪畫拼貼及動畫投影等藝術作品。

筆者參觀視覺藝術中心時正值王錦輝中小學舉辦視覺藝術畢業展,該校的畢業展已舉辦多年。漫步於展覽廳,發現不乏極具創意的藝術作品,例如有學生以愉快動物餅為概念創作其作品,更有學生以中國傳統的剪紙藝術與殘疾人士的圖像設計相融,不論是表達上抑或心思上都極為出色,作品亦盡顯香港的文化和特色。

另外,筆者發現譚若蘭的藝術展覽《似近——還遠》的作品遍佈於整個場館之中,藝術家利用不同的媒介例如聲音和燈光,向我們表達人與自然之間的聯繫和緊密的關係,在欣賞藝術家作品的時候,筆者能夠通過五感感受自然的流動,彷彿跳脫出場地之外,想像出一幅又一幅的大自然畫面,與現實交融。希望大家參觀的時候,也能夠感受到自己想像獨有的畫面,從而思考建築、人類和大自然應該有著怎樣密不可分的關係,我們又應該如何對待大自然環境。

展覽廳設在地面(第五層),一至四樓主要為創作空間,設有工作室、陶瓷室、雕塑室等空間,惟筆者發現大多地方均無人使用,零星的人流也只集中於五樓的展覽廳內。

相比元創方、大館等藝術空間,同樣身處中環的香港視覺藝術中心似乎人流較少,雖然展覽早已排滿暑假檔期,但似乎前來觀賞的人並不多。加上中心大多地方都無人使用,令人反思活化政策推行的成效。政府的原意是通過活化藝術中心原址,希望全職或業餘的藝術創作者或對藝術感興趣的大眾,都可以在這裏欣賞藝術,甚至獲得創作藝術的機會。但就現況所見,偌大的場館無人使用,前來的公眾甚少,更是浪費當初所調撥的資源。因此,筆者認為除了提供場地外,宣傳和配套亦應該納入活化政策的一部分,例如資助藝術創作者舉辦工作坊或者調動更多場地展覽藝術作品,避免活化計畫頓成「雞肋」工程。最後,如果大家在假期有意瞭解藝術或者欣賞不同的藝術作品,歡迎大家前往香港視覺藝術中心,支持香港的本土藝術家。

資料來源:香港藝術中心官方網站

No items found.

交通

金鐘地鐵站C1出口 · 於香港公園依路標向山上步行約二十分鐘

注意事項